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
改革方案
二〇一三年九月
目 录
一、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河南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技术应用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快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实现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目标,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经过3~5年的改革,建立起特色鲜明的,适应企业产业升级改造和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教师与生产岗位结合,课程与岗位标准对接,通过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建立起一支适应全新教学体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确保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1.运用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观,进行职业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经过5年左右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技能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2.根据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的岗位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按照精心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抓好、做好教学文件、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习设施与基地的建设。
3.结合中职学校教师能力要求,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国培班、教师企业实践等培养形式,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在专业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改革的措施与步骤
职业教育是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教育。为此,我们将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明确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以此为基础,明确能力培养主线,重新修订机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引领下,修订各门课程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构建一体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在生产式教学项目上下功夫,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与此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受好,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符合机电应用技术专业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岗位能力需求,培养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领域、机电设备制造及应用企业和部门,能在机械制造业和机电行业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检测维修、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维护与维修、机电设备售前售后服务等岗位工作,培养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职业素养
遵章守纪,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安全、环保意识和责任;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具有尊重知识产权和契约精神。
2.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识读基本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工艺流程图与接线图;能读懂机电系统操作手册并能使用;具备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具备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修及检测能力;具备编制、实施中等复杂程度机电产品加工工艺卡的能力;具有机床安装、调试初步能力和刀具调整、工件装夹、工件测量、机床操纵的技能;能对生产加工中的机电设备进行运行、维护、保养以及简单维修;能使用二维软件与三维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造型;能操作普通机床; 熟悉机电设备常见故障现象、诊断步骤和方法以及简单维修。
(二)建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满足岗位任务需求。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工作任务对接,课程内容要与岗位能力对接,要体现贴近职业、适应岗位,满足需求的观念,改革创新的观念,培养现代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终身教育的理念;要将素质教育、外语以及专业外语教学、计算机应用教学和实践性教育贯穿始终。
1.素质为基础,科学安排公共课程
语文、数学、经济政治与社会、英语、职业道德与法律、计算机、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2.能力为本位,改造完善专业课
机械制图、机械零件部件测绘,机械加工技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备控制技术、钳工技能训练,焊接技能训练、电工生产性实训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典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及管理技术课程与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对接;典型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产品的安装与调试两门课程与设备检测与维修岗位对接。
3.个性拓展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创造学、心理健康、沟通技巧、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产品制作、特种加工技术、书法等课程,拓展课程还会随着学校的发展,增设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热爱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掌握专项技能,具有一定教学改革能力,能胜任岗位能力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同时通过内培、外引,建立结构合理、能力兼备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团队,这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
1.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2007〕8号),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和师德建设,特别是信息化技术能力,切实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国培训、教师企业实践、中外合作办学等途径,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
2.提高专业教师对教学改革迫切性的认识,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中去,建立奖励机制,使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
3.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感受企业文化,使教师了解企业、熟悉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及标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4.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注重从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将企业文化和企业标准引入课堂,带进教学,使企业元素更多的融入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知职业、感知企业、感知未来职业的发展。
5.重视教学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专业师资培养计划,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教师培养机制,把对教师职务的评聘和对教师奖励与他们参加教学改革的实绩联系起来,调动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四)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能力技高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专业将加大对机电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教学实习、生产性实习和校外生产实习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实习设备
对本专业主要课程和各专门化中的特色专业课程,均应按课程标准中统一要求部分配齐实验、实习设备。
(2)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校内建立相对完备的实习基地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性与生产性相结合的专业实习,而且在校外相关行业也建立了不少于二个相对稳定且较为完善、先进的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实习的需要。
(五)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意识,进行“导学式”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的教学手段,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考试制度的改革
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必须努力探索与职教、现代化相适应的考试制度,建立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的试题题库并实行教考分离。